潜在first-in-class,阿尔茨海默病口服Aβ抑制剂有望破局
近期,Alzheon公布了全球进展最快的口服小分子Aβ抑制剂ALZ-801(valiltramiprosate)治疗携带两个拷贝APOE4基因的早期AD患者(包括轻度认知障碍及轻度AD痴呆患者)的关键性III期APOLLOE4研究的顶线结果。
近期,Alzheon公布了全球进展最快的口服小分子Aβ抑制剂ALZ-801(valiltramiprosate)治疗携带两个拷贝APOE4基因的早期AD患者(包括轻度认知障碍及轻度AD痴呆患者)的关键性III期APOLLOE4研究的顶线结果。
在《记忆的重量》这本深度探索失智症、衰老和死亡的作品中,记者尼奇·杰勒德(Nicci Gerrard)把失智症称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瘟疫,它也是“世纪病”。后面这个说法出自著名科学作家兼医生刘易斯·托马斯(Lewis Thomas),因为“在所有20世纪的健康问题
在全球老龄化背景下,阿尔茨海默病(AD)正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。该疾病以 β-淀粉样蛋白(Aβ)斑块沉积、神经元缺失和小胶质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,导致进行性记忆丧失和认知障碍。
多奈单抗注射液(记能达)是全球第二款阿尔茨海默病(AD)新药。值得关注的是,它是第一款有证据支持,在清除淀粉样蛋白斑块后可停药的Aβ疗法,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带来新突破。
Aβ (1-42) 是淀粉样斑块的主要成分,会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的神经元中积累。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分离的淀粉样肽的生化分析表明,Aβ (1-42) 是与老年斑淀粉样蛋白相关的主要种类,而Aβ (1-40) 在脑血管淀粉样沉积中更为丰富。
Aß (1-42) 是淀粉样斑块的主要成分,会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的神经元中积累。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分离的淀粉样肽的生化分析表明,Aß (1-42) 是与老年斑淀粉样蛋白相关的主要种类,而Aß (1-40) 在脑血管淀粉样沉积中更为丰富。
2025年5月16日,绿谷(上海)医药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绿谷医药科技”)正式宣布,基于多维度的证据体系评价与分级,其调节脑肠轴的创新药物甘露特钠(商品名:九期一®)获《阿尔茨海默病多元康复干预中国专家共识(2025)》(以下简称《共识》)强推荐,并被评定
然而,以Aβ假说、Tau假说、神经炎症假说为代表的多种假说的发展,对APOE4等遗传风险因素的深入研究,以及新兴靶点的不断涌现,推动着全球药企、Biotech在阿尔茨海默病(AD)赛道持续攻关,这场接力也让曾被称为药物研发“死亡谷”的AD领域逐渐焕发生机。
我们经常提到,要 关注 微量营养素的摄入和代谢 , 因为这 对于维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。 提到人体所需的矿物质,可能经常想到 食物是 :钙、铁、钠、钾、 锌、镁。
宾夕法尼亚州马尔文和东京--(美国商业资讯)-- Fujirebio今日宣布,该公司的LumipulseG pTau 217/β-淀粉样蛋白1-42血浆比值体外诊断(IVD)检测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(FDA)授予的510(k)上市许可。该检测用于评估阿尔茨海
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,有一种疾病如阴霾般笼罩着无数家庭,它就是阿尔茨海默病,俗称老年痴呆 。这是一种隐匿起病、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,给患者、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沉重负担。过去,当我们发现身边老人出现记忆减退、认知障碍时,往往病情已发展到一定阶段
在全球医药品牌的历史长河中,伟哥无疑是极具标志性的存在。这颗 “蓝色小药丸” 不仅为男性健康领域带来革命性突破,更在商业化进程中缔造了品牌传奇。其发展历程涵盖医学发现、技术创新、市场竞争与品牌塑造,堪称现代医药品牌发展的经典范本。而近年来的研究更是为其增添了新
神经退行性疾病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挑战,数千万患者及其家庭深受其害。长期以来,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,早期诊断困难,治疗手段有限,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难题。近年来,随着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深入,科学家们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解析、早期诊断标志物发现及治疗策略
我是老周,专注养老规划十五年,走遍全国百余家养老院,见证过无数精彩的退休人生。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常被忽视的话题:那些看似古怪却暗藏健康密码的冷门爱好。
睡眠是生命的刻度深夜的婴儿房里,月光透过窗帘缝隙洒在襁褓上,小家伙攥着拳头咂嘴,呼吸像潮汐般规律;写字楼隔间中,年轻程序员对着屏幕哈欠连天,咖啡杯底积着冷掉的褐色液渍;养老院的阳台上,老人披着毛毯望向晨光中的麻雀,茶杯里的枸杞随着呼吸轻轻起伏……睡眠如同一条隐
女性更年期不但会影响身体机能,还会影响大脑健康,这是一本名为《来吧,更年期!》(The Menopause Brain)的书想要传递给读者的主要信息。本书作者是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(Weill Cornell Medicine)神经科副教授莉萨·莫斯科尼(Li
你敢信吗?在这个外卖自由都被当成人生赢家标准的时代,居然还有人劝你多生孩子?先别急着划走!看完这组真实对比,保证让你重新思考人生...
袁俊亮副教授袁俊亮,医学博士,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,主任医师,副教授,博士生导师,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,国家临床重点专科(神经内科)学科带头人。担任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神经协作组组长,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准医学协作组副组长,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
早在 2015 年,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Jonathan Kipnis团队在Nature期刊发表论文【1】,首次发现了在头骨与大脑之间存在着脑膜淋巴管网络,它们负责清除大脑中产生的代谢废物。这一发现改变了中枢神经系统中不存在淋巴管的长期认知,揭示了我们的大脑中
近日,杭州一名38岁男子因频繁忘事、情绪异常确诊阿尔茨海默病,刷新了公众对这一“老年病”的认知。数据显示,中国60岁以下患者占比已超21%,最年轻病例仅19岁。大脑病理改变从三四十岁就悄然启动,但早期信号常被误认为“压力大”或“健忘”。